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呼和浩特第一中学有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良好的社会口碑。“思想立校,办有灵魂的学校;整体育人,塑高素质的人才”是她的教育宣言;“一切为了教育学生”是它的办学宗旨;“高、博、雅、优”的社会中高层人才是它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育人、学生——做人、学校——出人才”是她的人才培养特点,学校每一个教育思想,每一种教育行为都蕴含着现代气息、科学气息和人文气息。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实践中,呼市一中提出了“追求教育公正,促进人的发展”的理念和“做人、为学、健体、发奋、有为”的校训。学校的多功能青年广场、学生广播站、电视台、天文观测台、宽带校园网、双向闭路电视网、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实验楼、大型演讲、报告厅等都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物质设施和人文环境。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渗透着育人的思想、发展的思想。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清朝第41位任归绥道道员安祥创建“古丰书院”,因呼和浩特地区古时称丰州而得名。光绪二十年(1903年)清朝第四十六任归绥兵备道道员朴寿根据清朝学务大臣令和《奏定学堂章程》改古丰书院为“归绥中学堂”(呼和浩特第一中学的百年建校历史从此时开始)。1912年,绥远城将军贻谷创建了“绥远中学堂”,同年,绥远城将军裁撤,“绥远中学堂”并入“归绥中学堂”,后“归绥中学堂”更名为“归绥中学校”,张璞出任归绥中学校长,结束了呼市地区满、汉、蒙分教的历史,归绥中学校成为呼市地区的最高学府。1925年“归绥中学校”改名为“绥远区立第一中学”,赵允义(国民党绥远省执委)任校长。1929年因绥远特别行政区改为绥远省,绥远区立第一中学改为绥远省立第一中学 ,库耆隽任校长。
在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局势所迫学校解散,学校被日军占领。1939年流亡到后套(今巴盟杭锦后旗)的绥远省政府成立了“国立绥远中学”(绥中),由当时绥远省教育厅长闫伟筹办兼作校长,后绥中流亡宁夏,后又回到巴盟梅令庙,49年“国立绥远中学”正式改名为“绥远省立绥远中学”。1946年春,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几个月后,绥远省教育厅决定恢复归绥中学,由闫秉乾筹办 并任校长。1947年校长为刘佐儒。
1949年归绥解放,绥远省人民政府将省立归绥中学和省立绥远中学(即绥中)改称“绥远省立归绥第一中学”和“第二中学”,将原私立“正风、新绥”两校合并为省立第三中学。1950年将省立一、二、三中学合并。正式命名为“绥远省立归绥中学”,第一位校长是冀丕杨。1954年5月30日,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改“归绥中学”为“呼和浩特第一中学”至今。
百年来,她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成为呼一中生生不息之根本,可谓厚德载物。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学校现有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61人,一级教师76人。教师队伍中三十五岁以下的教师有147人,年龄结构呈年青化趋势。教师中有研究生学位的3人,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12人,取得研究生学历的有44人,本科学历184人。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中自治区级学科带头人1人,自治区级教学能手9人,自治区优秀教师3人,呼市学科带头人8人,呼市级教学能手14人,呼市级教学新秀8人。
学校建有双向宽带闭路电视网、室、演播室。可同时传输12套不同的节目,节目源包括DVD、VCD、录像机、计算机,并能实现双向控制。学校的各种会议、活动都可通过电视网现场直播。
学生电视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大部分节目都是由学生策划、的并且在每天下午活动课时间播放,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学校建有宽带计算机校园网,主干为千兆,百兆到桌面,全校任何一个办公室或教室都可以通过宽带访问Interner或通过卫星接收全国各地的教育资源。
为方便日常教育、教学,学校为每个办公室配备计算 机并设置教师电子备课室、学生电子阅览室、学生计算机室等,以方便教师和学生查阅各种教育、教学相关信息。
多功能青年广场是同学们进行课间休息、课余学习、休闲放松的最佳场所。它还是学校举办各种文体 娱乐活动的露天舞台。
学校配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并于2001年对实验设备进行了改造,以适应新课程对实验室的要求。
实验室设备齐全,生物实验室陈列有各种动植物标本。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校长简介
汤俊文,男,物理学科高级教师,内蒙古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内蒙古教育学会和谐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呼市幼儿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呼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呼市家长学校副校长。1992年、1993年、1997年、1998年先后四次获得呼市教育局先进工作者称号。1994年被授予自治区优秀青年教师的光荣称号;1994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模范教师;2003年获得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2004年获得自治区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获得全国教育科研百名专家称号;2005年获得全国德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称号;2008年被呼市市委、政府评为呼和浩特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追求教育公正,促进人的发展。
教育以人为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社会化,而不是使人统一化、模式化。教育要尊重人的发展规律。我们的教育行为都应以积极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人文素质、道德品行为本。追求教育的有效性和有效教育教育学生。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有效教育学生而开展。
学校将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为指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锐意改革,致力创新,稳步推进,尽快使学校成为学府式学校。
呼市一中德育的核心是“做人”,在一中的校训中,一中培养的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为此,一中确定了学校 特有的德育内容和德育方式。
内容: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
方式:以人的生命的整体性、人的发展的能动性及人与生俱来的需要为理论依据,进行整体教育、自主教育和学生需要为主的教育。培养一大批优秀学生,王鹏,吕文睿,赵佳,徐新,于莉,格日乐,郝艳军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内蒙古自治区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
内蒙古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
内蒙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
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
“九五”国家级重点课题“德育科研先进单位”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
全国体育锻炼达标先进单位
内蒙古标兵基层党校
全区党的基层组织先进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内蒙古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德育实验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
中国新世纪中学教学论坛教学实验基地
中央教科所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研究联谊校
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学校
呼和浩特市育人环境优秀学校
呼和浩特市十佳中学生实践教育基地
呼市回民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际生态学校
这里是一条航船,是历史与未来的航船,它传承了呼市一中百年积淀的教育与教学文明,源远流长。
这里是一个平台,是学习与发展的平台,它凸显了呼市一中奋进的学生与教师、耕耘与收获,夺目璀璨。
这里是一种提升,是能力与境界的提升,它展示了一中人的做为与为学、思变与创新,高博雅优。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仅此一斑,就印证着一中的发展。展示成就,不仅仅是引以骄傲,更重要的是继承与发展。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110周年校庆庆典隆重开始
2013年9月28日上午8时,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隆重举行110年华诞庆典,从8时起,主会场开始文艺演出,各级领导、校友等来宾正逐渐步入会场,沿途参观了学校的校史馆、体育馆、荣祥故居、博雅楼等学校建筑,9点我校110周年庆典仪式正式开始。
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副局长、呼市一中党总支书记余泽强主持开幕仪式,致开幕词。现场气氛热烈,体现了我校继往开来,延续百年的辉煌。各级领导、校友来宾光临,共同庆贺我校110周年华诞。
朋友在这里上学,所以经常来转转。,感觉学校的气氛还是挺重的。,操场不大。,宿舍挺好的。就是有点小,,最让我惊异的是楼里面还有自习室。。,真是爱学习啊。,食堂挺实惠的,好吃又不贵。
一不小心就会错过。是一个被高楼大厦拥抱的地方。有点破旧。突然想起这里毕业的一位童鞋。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